根據世衞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WHO)的定義,益生菌是一種在攝入適當數量後會對人體產生有益的活性微生物。
當人體攝取了益生菌後,對排便、皮膚健康會有改善的功效。原因是益生菌能透過與腸道中壞菌爭奪營養及生長,從而減低壞菌的數量,以達致腸度菌群平衡及減少炎症反應,亦同時為身體提供維他命和短鏈脂肪酸等。
益生元 (Prebiotic)是益生菌的食物。可以從日常食物中提取益生元,益生元不會直接被人體消化,能夠直達腸道被益生菌吸收,促進益生菌的生長,從而減少腹瀉的發病率和減輕各種腸道炎症。
後生元是益生菌與益生元體外發酵後的混合物,研究報告指出它具有抗氧化的效果,也有抗菌抗病毒功效,減少腸道發炎的機會,更有助平衡免疫反應和調節免疫系統。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、遺傳基因和生活飲食習慣都不相同,需要攝取益生菌的種類當然有所分別,為了達到最佳效果,個人應找出自己缺乏的益生菌種,挑選對應您所缺乏的菌種,篩選最適合的益生菌種配方,才能有效平衡免疫系統。
很多因素可影響益生菌效能,例如消化能力、身體的酸鹼度、服食時的水溫等等。
益生菌是不耐高溫的微生物。當用熱水來服用益生菌時,熱水的高溫會抑制益生菌的活性,令其失去原有的效用。如果天冷或個人因素而不想喝冷飲,建議先將熱水放在室溫環境下稍微退溫。即使打算將水加熱,也建議不要超過40℃,以免影響益生菌的菌數和效用。
順帶一提的是,益生菌產品與咖啡、汽水、果汁或含糖飲料等其他飲品一同服用,也會降低它們的活性。因此,飲水來服用益生菌產品就足夠。
益生菌是一群食用後對身體帶來正面影響的微生物統稱。當中包含不同的菌種,如嗜酸乳桿菌 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) 、比菲德氏菌 (Bifidobacterium sp.) 和乾酪乳酸菌 (Lactobacillus casei) 等,而不同的菌種有着不同的功能,有些是調理腸胃功能,有些是改善新陳代謝,有些是提升身體免疫力。因此,用家應宜找出自身所需功能,並挑選對應的菌種,而非胡亂服用益生菌。
有芬蘭學者在2001年研究指出,有家族過敏史的孕婦,在產前2-4週攝取(LGG,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)益生菌,而寶寶出生後,餵母乳的母親都繼續服用LGG益生菌,寶寶到6月大後,餵食母乳的的寶寶可大幅降低寶寶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。
每人身體狀況會因遺傳基因,飲食習慣、生活飲食習慣不相同,每個人的腸胃道微生物群都不同,為達到最佳效果,先檢測後補充您的益生菌,讓您補充身體缺乏那種腸道益菌。
一種非侵入性的螢光定量PCR技術,針對一系列特定腸道細菌菌種 (gut microbiota) 進行測試,測試只需少量糞便樣本,能讓您了解自己缺乏哪種益生菌,度身訂造最適合您的益生菌配方,以達致腸道健康狀態。
如有濕疹,過敏性皮膚炎大士可以將少量糞便樣本,送去實驗室進行化驗,分析自己缺乏的益生菌,再作針對性補充。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又稱過度活躍症)(ADHD)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,常在兒童早期出現,並可能持續至成年。ADHD患者的大腦運作與一般人有明顯差異,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和抑制衝動能力相對較弱,這對他們的學習、生活和社交能力產生負面影響。
「發炎」就像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,每個人或多或少體內都存在著發炎反應,但長時間「慢性發炎」可引發一連串俗稱為「都市殺手」的慢性疾病,如濕疹、神經炎、心血管疾病等、關節炎、糖尿病、阿茲海默症、甚至肥胖等,詳盡的食物敏感測試,可了解及篩選出你需要避免的高IgG食物類別,減少脂肪積蓄!
坊間有林林總總的益生菌產品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品牌才好? 我們將向您介紹如何挑選益生菌,吾係只係”Gut Feeling”!
想知道更多有關健康資訊‚懷孕小貼士或獨家優惠? 立刻免費訂閱緊貼 Facebook等最新消息!